最近,某“考研名师”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揭露职场“潜规则”,提醒
求职者,面试时最好别问五险一金和加班费,会引发招聘者的反感。由此引发了热议。
虽然当事人随后在微博中解释,称自己是着重在谈面试技巧和职场情商,而非支持企业克扣员工。但“五险一金”和“加班费”并不仅仅是“情商”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法律问题。即使不对其动机进行过度揣测,但在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上说这番话,显然是不太合时宜的。
能不能问五险一金和加班费,实际上可以等同于“能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待遇”。从本质上看,求职和
招聘是双向选择的过程,也是一个双方通过博弈达成一致的过程。其间,双方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在合理范围内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。
一方面,招聘方有理由对求职者的业务能力、工作经验等等方面进行考察。相对的,求职者自然也有权利对预期中的各项待遇作一个了解。即使谈不拢而一拍两散,也比信息不透明导致后期一系列麻烦和纠纷要好得多。
考虑到现实的就业形势,劳资双方的话语权的差距总体上依然比较大。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,往往会因为迫切需要工作而“委曲求全”。正因为如此,类似言论的误导效应就更是不容小视。
我们可以说,一时的经济待遇不是择业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,还包括职业发展前景、个人兴趣、社会价值等等诸多因素。还可以提醒,初入职场者应该避免眼高手低和好高骛远,但这一切,并不代表求职者没有提出自身诉求的权利,更不代表招聘方的强势就可以抹杀这样的权利。
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,当事人的这番话,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职场存在的现象。
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监管,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一个企业对“五险一金”和“加班费”这种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都讳莫如深,甚至对提及此事的求职者另眼相看,这样的企业也并不是什么靠谱的选择。
令人欣慰的是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法律意识的提升,对劳动者个人权利的维护正在走向共识。类似“不用问待遇,老板看得到你的努力”这样的“职场毒鸡汤”还是少些为好。